/AloeR/i_top_xjtu.jpg
新闻网首页 交大首页
主页新闻 综合新闻
教育教学 科研动态
外事活动 招生就业
院部动态 多彩书院
校园生活 思源讲堂
人物风采 校友之声
医疗在线 社会服务
媒体交大 新闻纵横
新闻专题 图片新闻
视频交大 理论园地
信息预告 校园随笔
 
 
【双一流与创新港】陈飞:技术创新与理论前沿,驱动“双一流”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7-11-09 08:30 点击:

丹桂飘香,捷报频传。其中,最令交大人关注的事是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与此同时,定位为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的中国西部创新港正拔地而起。作为一名加入化工学院仅数月的青年教师,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感受到了厚重的责任与使命。一方面,珍惜自己赶上了交大的黄金发展时期;另一方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一个巨大挑战,事关学校的生存发展。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需坚决面对挑战,接受挑战,鼓足干劲,奋勇直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扎根西部 服务国家 世界一流

金戈铁马已逝,汉唐雄风犹在。张骞在这里出发,拓荒西域;玄奘在这里启程,沟通文明;丝绸之路在这里起航,大力推动了当时中国经济的繁荣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汇。西安交通大学“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是对丝绸之路灿烂文明的伟大传承,是建设以推进区域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将有效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西安交大更应心系国家富强,肩负历史使命,努力尽快办成一个能产生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新思想的世界一流大学;能不断引领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前沿智慧的大学;能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促进世界和人类进步的大学。

学以致用 创新驱动 高速发展

世界一流大学都具有以下特征,比如研究力量雄厚,科研成果卓著,科研资金充裕,学术声誉高;管理科学;鼓励创新,重视创新团队的多元化建设等。创新港的横空出世,恰恰为我们交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强劲驱动。创新港的拔地而起,不仅拓展了交大的物理空间,更是服务陕西的引擎,落实陕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

2017年10月24日,在化工学院承办的“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ichael Levitt教授报告会”上,Michael Levitt教授说,两个大学年龄相近,斯坦福大学成立于1891年,交通大学成立于1896年。其实,两所著名学府不仅仅是年龄相近的,我们的创新港与硅谷也有着较为接近的创新模式与创新理念。斯坦福大学为硅谷提供了世界一流的知识生态与世界顶级的科技动力,同时,硅谷能将斯坦福的顶尖科技与前沿理念转化为生产力与高科技产业,使得企业与高校之间、中介机构及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能够相互促进创业创新的协同机制。

陕西省拥有很多的高科技附加值产业,例如装备制造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产业,能源化工等。而西安交大则有着与其相呼应的众多优势专业、先进科学技术和高端科技管理人才。例如,2015年,化工学院和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能源化工工艺及装备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积极发挥了我们在能源化工工艺和装备技术方面的科技优势,也正在切实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因此,我们也非常期待创新港的建成与投入使用。

学以致用,鼓励创新创造。学校应充分利用创新港这一科研创新平台,通过技术发明和市场创新,将科技成果与市场高度结合,不断创造社会价值,进而快速提高学校地位,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使学校持续保持在健康的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前进。同时,创新港也将得到更为强大的知识生态与创新集群,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接近、达到、并逐步超越硅谷的创新模式。

基础研究 学科交叉 国际交流

作为青年教师,我认为我们不仅要着力于工业应用研究,更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为科学技术之根,是应用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永恒源泉。具有牢固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才有可能成就一流学术,才有可能成长为一流人才。同时,世界一流大学是引领世界学术与思想潮流,是攀登科学之巅的圣地。既是创建世界一流,就需全球视野,需要学科交叉与融合。

我们青年教师要自信地、乐观地投入到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科学技术的竞争与挑战中,不仅要邀请海外一流学者来校讲学交流;也要主动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寻求参与或主导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具体到学科方向,不必拘泥于某一研究领域,应该在以自己专业背景为主导的同时,去观察、探索、发现学科交叉的魅力与挑战。科学的、符合逻辑的学科交叉能帮助年轻老师有效利用科研条件,快速拓展科学视野,形成创新头脑风暴,进而有助于开辟国际前沿的学术研究方向。以化工化学领域为例,化工化学学科可以与能源、物理、环境、大气、医药、材料和信息等领域交叉融合,发生科学协同作用,有效提升学科实力,可较快地在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两方面接近并建成世界一流水平,强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和国家的持续快速发展贡献化工学院的智慧与汗水。

 

【作者简介】

陈飞,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B类)。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分子非线性流体流变行为和聚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个人邮箱:feichen@xjtu.edu.cn

 

【研究团队简介】

新能源化工与过程强化团队以魏进家教授为带头人,共有4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学生36人,依托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能源化工过程强化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旨在以国家相关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以能源、化工等领域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力求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战略支撑作用。团队围绕能源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流动、传热、传质、反应)等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从太阳能光热和化学转化利用、强化传热技术与装备、两相流与非牛顿流等研究方向出发,致力于产学研一体化,揭示新规律和新效应,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变革与创新发展提供源头供给和战略驱动。

编辑:朱萍萍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信息预告 更多
 
 
栏目新闻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   微信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 | 新闻流程
  版权所有:西安交大校园文化管理办公室 网站建设: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 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