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eR/i_top_xjtu.jpg
新闻网首页 交大首页
主页新闻 综合新闻
教育教学 科研动态
外事活动 招生就业
院部动态 多彩书院
校园生活 思源讲堂
人物风采 校友之声
医疗在线 社会服务
媒体交大 新闻纵横
新闻专题 图片新闻
视频交大 理论园地
信息预告 校园随笔
 
 
【双一流与创新港】王哲:推进人才培养范式“源创新”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7-12-10 21:53 点击:

大学精华之所在,不在楼宇亭台,在其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关键之所在,不在闭门造车,在其开放创新。开放创新的标志,就是要在变与不变的矛盾运动中,不断调整优化,即要有枝叶处的修建,更要在其根底处多下功夫、以期开出新花。就是应紧扣时代背景与现实实践,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教书育人的基本规律,对其当下需求加以回应,对其未来发展加以引领。创新港对于百年交大的而言,不是单纯物理空间的拓展,也不是既往交大成就的复制,而是悠久传统与厚重积淀所孕育出的新芽快速茁壮成长之温床,是新型人才培养范式落地实践的场所,是颠覆性、先锋性育人理念释放的场域,更是西安交大在最新的时空坐标体系中的最新位所确证,在多元化竞争形势中区隔“他者”的壁垒。

当前的社会中,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错位与滑移,以致有人戏言道:企业越来越像学校,花大力气培养人才;大学越来越像研究所,精力主要都在搞科研;研究所越来越像企业,想尽办法求效益。这番表述虽然错落不少,但也多少反映出一部分当下的现实。就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如何得到满足,就成了又一个值得深思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题。新的时空维度下,对于人才的需求是空前的,但是对于人才的质量要求更为关注。大到国家,小到企业,甚至包括高校自身,都难免在飞速发展中因人才供给而限制了想象,错失了机遇,不得不放慢诉求,放低追求,放下速度,甚至放弃了理想。

新的实践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兴领域不断出现,超越了传统的学科门类,带有突出的交叉特点,以学科、专业去划定认知疆域是否还能继续?社会领域变化发展日渐突出,书本与课堂的理论能否与时代变化保持同频?知识迭代速度明显加快,学会学习和学习知识之间两者孰重孰轻?创新驱动成为主流,创新人才的特点何在,如何能够培养?多元化的社会现状催生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差异化特点更具吸引力,传统的大班课与标准化培养方案如何调整?时空被大幅压缩的快速发展时代中,个体的自我定位如何构建?多元复杂的思想观念并存时,正确的思想观念如何树立……

当社会的“大语境”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对应的实践就需要纷纷改革自身的具体范式。十八大以来,我国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取得大量显著成绩的同时,也依然面临着许多亟待破解的命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各方实践推进的“大语境”,包括人才培养在内的范式为了与之保持相适应、相匹配,就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必须要以勇于自我否定的精神为前提,结合实际重建自身。与社会变革的趋势相对应,人才培养的旧有范式释放出了自身的几乎所有潜力,修修补补式的“流创新”已经无法再激发其更多的活力,必须要通过“破”“立”之间的辩证法来推行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程度越深越彻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形成重构的基础认知域,吸纳各类新的思想要素,组织更具活力与新意的内部结构。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培养范式,对于当下和未来的意义就越加深远。

作为社会与高校、理论与实践、传统与未来的重要交汇点,在此所构建的新型人才培养范式必将呈现出如下几个特色:

第一、开放。拆除围墙,一改传统大学“城中城”“象牙塔”的印象。围墙所隔绝的不只是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也在人的思想层面形成“疆域”的观念。前者不复存在,知识与实践、科研与产业、高校与社会、学生与非学生、国内与国外之间的交流互动成为常态,师生的思维观念都将因此而发生变化。

第二、多元。差异化竞争中“长板”乃是亮点。开放协作、交流对话中所构建的实践体系,为不同方面的个性化人才提供了可能性。人才的培养要注意对“短板”的补足,但是更需要加强对于“长板”的培养。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中,每一个进入交大的新生,都具备着自身独特的素质,通过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挖掘其自身的潜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竞争力。未来交大所培训的人才群体,将更具多样性与差异化。

第三、务实。无论是当年的创校初心,还是此后的百年过往,交大一贯坚持以务实作为人才培养的必备素质。这种务实精神将在新的人才培养范式中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使之一方面得到继承,一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人才的务实精神,不仅在求真、求实和为学、为道,还在于更具现实精神,能够将科研创新与社会进步发展紧密相结合,能够以超过学科、学术的视野来看待自身的学习与工作,能够自觉将自身的使命与祖国、民族的大目标、大实践所结合。

第四、引领。创新港承载着诸多创新实践。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它不仅是交大的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全国、乃至全球的新型人才培养基地。这里的人才培养实践对于同行、同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和贯彻的理念、范式、方法都具有重要的行业引领作用。这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过程中重建高质量人才培养范式的改革精神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作者简介】

王哲,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话语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个人邮箱:differance@xjtu.edu.cn

【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7月。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人数占团队总人数的5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占团队总人数的78%。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承担着全校大面积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2000年以来,研究所完成多项省级、校级教改项目,编写多部教材,获得教学奖励10余项,2015年荣获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承担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等省部级项目和各种横向课题5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达350多万,刘儒教授承担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生成逻辑和创新路径研究” 课题获得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共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权威期刊和CSSCI期刊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召开以后,李永胜教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持续发声,产生了广泛影响,多位教师承担了理论宣讲工作,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编辑:力 行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信息预告 更多
 
 
栏目新闻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   微信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 | 新闻流程
  版权所有:西安交大校园文化管理办公室 网站建设: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 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