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eR/i_top_xjtu.jpg
新闻网首页 交大首页
主页新闻 综合新闻
教育教学 科研动态
外事活动 招生就业
院部动态 多彩书院
校园生活 思源讲堂
人物风采 校友之声
医疗在线 社会服务
媒体交大 新闻纵横
新闻专题 图片新闻
视频交大 理论园地
信息预告 校园随笔
 
 
大爱感动中国 ——中国教育报记者对话“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 2012-09-06 16:39 点击:

引子: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爱是永恒。“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人生历经了一场暴风骤雨,这朵经过洗礼的茉莉花,变得更加娇艳、美丽,怒放的青春灼人眼目。

2012年5月12日晚,搭载张丽莉的救护车连夜从佳木斯开往哈尔滨进行紧急抢救,凌晨下起了雨。那场雨,如同苍天伤痛的泪。

2012年9月2日晚,张丽莉正式出院离开哈尔滨,乘坐火车赶赴北京接受康复治疗,临行前夜空下起了雨。这场雨,却是世间幸福的泪。

尽管人生多风雨,但有爱一路相伴,丽莉——不管去哪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是一个定格的心痛时刻,让人不忍回顾,却又不得不一次次提起。

当佳木斯市第19中学初三的孩子们相拥着走出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的校园,突如其来的车祸从天而降,危急时刻“铁臂阿童木”神话般出现——1.68米、28周岁的80后语文教师张丽莉奋力一推,用无私的大爱救了孩子,自己被车轮碾轧,倒在血泊中。

双腿高位截肢,生命危在旦夕……

人们同心救治着一个普通的生命,同声赞美着一个普通的名字——张丽莉,花一样的名字,花一样的年龄。

100多个日日夜夜的守护,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张丽莉如凤凰涅槃般重生。

师爱是教师职业核心价值的体现,它来自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幸福感。张丽莉用自己生命的积淀演绎出瞬间的美丽。

高尚、无私、善良、宽容,这就是张丽莉用行为诠释的教师职业形象的缩影。

师心、师爱、师德、师魂,这就是张丽莉用行动验证的教师职业精神的永恒。


回放:

瞬间绽放的美丽感动了中国

9月2日19时许,哈尔滨,天空淅淅沥沥下起小雨。在哈医大一院新闻发布厅,涌来了大批记者。当天,张丽莉将辞别冰城赴京接受康复治疗。“欢送丽莉老师,祝福丽莉老师”,温馨的送别语大大地定格在一块巨大的背景墙上。

哈医大一院为欢送仪式准备了一面印着张丽莉老师治疗各阶段照片的巨大背景墙,上面分别有张丽莉老师在救治初期和医生的合影、在恢复期和一位护士合作摆出可爱的“心”形的照片,以及不久前张丽莉老师戴着粉色发卡乘坐轮椅和家人在花园中沐浴暖阳的温情场面。在这些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中,丽莉老师丝毫没有被病痛的折磨所击倒,她一直保持灿烂阳光的笑容。

从5月13日凌晨到9月2日夜晚,丽莉老师在哈医大一院接受治疗的整整113天里,哈医大一院的医护人员和张丽莉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20时,随着欢送会的开始,张丽莉坐着轮椅出现在众人面前,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下,张丽莉面色红润,穿着橘色外套的她看起来更是神采奕奕。拿起话筒,张丽莉意味深长地说道:“我现在想说的只有感谢,感谢所有的医务人员在这100多天里对我的精心治疗。我不会辜负大家,我会坚强走好今后的康复之路,回报社会,回报大家对我的期望。”

离别之际,最易动情。一天来,护士长王磊带人花了好半天为丽莉打扮,此时几个护士已禁不住啜泣起来。“我们是为你的康复感到高兴。”护士刘晓晨说。“谢谢,谢谢你们,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丽莉转过头说。在欢送会上,丽莉说的还是“感谢”。

丽莉与医护人员合影留念,她把左手伸向身边的一名护士,两人的手紧紧地握着。当周晋院长向她赠送医务人员留言、医院院徽时,丽莉老师的眼角悄然流下了泪水。

心存爱的种子,这个世界才会春暖花开。张丽莉用行动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犹如一朵圣洁的茉莉,绽放在5月的中华大地,她是当代青年的楷模,是中国人的骄傲。

“张丽莉的英雄壮举是一笔宝贵的、永久的教育财富。这种壮举是一瞬间的,却是感天动地的。这种精神是不朽的,是永恒的,是传承给子孙后代的。”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永洲说。

“向张丽莉学习”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长期的、自觉的行为,张丽莉影响的不是一个地域,一个行业,而是一个国家,是世世代代的精神支撑,是脊梁。

3个多月以来,学习会、讨论会、座谈会、报告会,多种多样的形式怎么也表达不尽张丽莉的大勇大爱、大善大美,社会各界都掀起了向张丽莉学习的热潮,从丁香盛开的5月到硕果累累的金秋,留下了师道改变世道的红色记忆,光芒绚烂。

感召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张丽莉老师用生命诠释了教师的责任,诠释了见义勇为的中华传统美德,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必将进一步推动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所有真善美的人,感谢哈医大一院所有优秀的医护人员……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坚强地走好今后的康复之路,尽早康复,从而回报社会,回报大家对我的期望。”

——张丽莉

5月20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隔离病房)。

穿着淡蓝色的无菌服,戴着洁白的口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轻步走近病床上的张丽莉。

“丽莉老师啊,我是刘延东。”躬身握住张丽莉的双手,满是温暖。

“我特来向你转达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对你最亲切的关怀和最诚挚的问候。”刘延东说。

“谢谢,谢谢。”丽莉声音低沉而沙哑。

“你的英雄行为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会举全国之力使你早日康复。”刘延东的眼睛很大,会笑,满是慈爱。

“大爱无疆,师德楷模,祝丽莉同志早日康复”。看着刘延东亲手写的贺卡,丽莉满脸感动。

“请你一定要保重,大家都说你是全国最美的教师。你人长得美,心灵也美,都美。”刘延东轻抚着丽莉的头发,满是柔情。

“我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我们有中国人最美好的传统——善良。”丽莉满脸真诚。

“我现在不能摘口罩,要不真想亲亲你。这样,我亲亲你的手吧!”征得了医生的同意,刘延东再次俯身吻了一下丽莉的手背。

“你好年轻,好漂亮啊。”望着摘下口罩的刘延东,丽莉满脸兴奋。

“那以后啊,你叫我姐姐也可以。”刘延东迅速戴上口罩,笑着说。这一刻,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刘延东,更是一个细腻的气质女人,柔美而温情。

“谢谢,姐姐!”丽莉满脸幸福。病房里掌声响起。

张丽莉献出了为师者父母心的大爱。这是爱的奉献。

刘延东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关爱。这是爱的力量。

泪光里有你最美丽的容颜。张丽莉的英雄事迹传遍世界。无数的中国人都在为同一个名字祝福,5月的中华大地涌动着爱的赞歌。

惦念!期盼!祈祷!祝福!

从5月8日开始,每一天,每一分钟,时间变得如此漫长,焦急之中有多少人在为张丽莉牵肠挂肚。

救治!救治!救治!没有一个人能如此这样被牵挂。

“张丽莉今天情况怎么样?”多少个电话一个接一个,多少人走了又来,只为听一听丽莉的情况,看一看丽莉的状态……

计数不清,记录不完。关注张丽莉的最新消息成了热度最高、最暖人心的话语。从中央到地方,从医护人员到普通百姓,一张张脸,一行行泪,一个个电话,一个个祝福,焦急而期待,企盼而坚定,“爱心日志”填满了一串串最善、最美的记忆:丽莉,我们等你,等你回来!

张丽莉用瞬间绽放的美丽感动了世界。接过爱心接力棒的人们又把这厚重的爱在身边传递着,升华着。“我没见过你,可我知道你,你的身影感动了一座城市……我没见过你,你在我心里,你的青春永远是那一片新绿……”这首《最美的你》,是佳木斯的文化工作者根据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创作的,如今已在佳木斯、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唱响。

歌由心生。《我们等你回来》、《当双腿变成翅膀》、《舍身一推》……人们用心底的诉说表达着对张丽莉事迹的感动、对张丽莉病情的牵挂和祝福、对张丽莉精神的颂扬。捐款、送花、写歌、作词、创作书画,一张张朴实的脸上写满了浓浓的情,一颗颗向善的心灵传递着厚重的爱。

社会各界的捐款织就了一张爱的心网。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捧着储钱罐的几岁孩童,每一份善款都是一份爱心的表达,带着对师德楷模的殷殷牵挂。截至8月11日,善款总额已达1572万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爱的种子在播种、生发。

“当我醒来的时候,当我慢慢地知道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后,我曾经痛哭过,但是我还是接受了这个现实。因为,我还能感受到温暖的阳光、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能体会到人间的真情,我真的特别知足。”

???????????????????????????????????????????????????????????????——张丽莉

师者大爱,医者仁心。张丽莉在哈医大一院进行了113天的精心治疗,每一天的每一分钟,都可谓是步步惊心。

张丽莉转院到哈尔滨治疗的消息让关注的人们心里有了一丝宽慰。从那一刻起,哈医大一院二号楼5楼重症监护室门前就聚集了很多探视张丽莉的身影,爱的潮水从四面八方涌来。

重症监护室外面,走廊上。每一天都聚集着焦急的身影,悄悄地来,默默地离去,关切的目光,只为远远地望一望紧闭的门,听一听丽莉的最新情况。

重症监护室里面,病床边。每一分钟都有一双双纤细的手,轻轻地擦拭,暖暖地问候,护士们24小时守护,盯着仪器上的数据,注视着病床上丽莉的每一个细微表情。

5月16日为丽莉拔掉口中气管插管的时候很是揪心。护士长王磊说,高兴的是终于可以拔管了,丽莉不用那么难受了,难过的是拔管的那一瞬间深受重伤的丽莉要承受巨大的疼痛。然而,在为丽莉拔掉气管插管后,丽莉用微弱的声音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谢谢!”

在最危险的时候,阎宇和她的护士姐妹们常常10多个小时一直在病房里照顾丽莉。“每一次为丽莉老师做一点事情,她都说一次谢谢,让人心里特别暖和。”她哽咽着说。

“住院以来最大的感受是温暖,我已经把医生和护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丽莉说。每次看到哈医大一院的周晋院长和骨科毕郑钢主任时,她娇憨地叫他们周姥爷、毕姥爷。“等我好了,我要写本书,书名就叫《我在ICU的深度游》,记录下你们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点点滴滴,我以前从来没想到医生是那么的无私,那么的崇高!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我之所以能够很平静地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实际上我只是学会了坦然面对而已,虽然这个过程比较艰难,但要学会自我调适,毕竟我不是为自己一个人在活,还有家人、朋友和社会上许多关心我的人,所以我更希望自己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今后的人生。”

——张丽莉

5月25日,医疗专家组决定告知张丽莉真相。下午1点30分,骨科主任毕郑钢的谈话从二战中伤残士兵的故事开始。

一个讲着,一个听着。“我的腿是不是没了?”张丽莉突然问。

“嗯。”毕郑钢声音很轻,在鸦雀无声的病房里却显得格外沉重。

出乎意料,张丽莉并没有太大的异常反应,夺眶而出的几滴泪水化解了所有人的担忧。

“能装假肢吗?有智能的假肢吗?如果有的话,那我就会比你走得都快了。”转过头来再度开口的张丽莉有些调皮地说。

张丽莉的话语让从医近30年的毕郑钢简直不敢相信,这个80后女孩的坚强让所有在场的人心痛、心疼,心生敬意。

当丽莉得知真实伤情后对父亲张爱东说:“爸爸,我这几天想了,我的选择是对的,如果我不去救他们,我会一辈子不安的。他们都是花样年华的孩子,4个孩子呀,他们的人生都刚刚开始,用我们一个家庭的不幸换4个家庭的幸福,爸爸,我不后悔。”

“如今,丽莉虽然时时被鲜花与掌声包围,但在漫长的时光中,我相信更多的时间是我们两口子平静相伴度过。那样的日子也许才是真实的生活。话说回来,无论是今天丽莉被无数的荣誉与光环围绕着,还是将来我们默默相守,她都是我最爱的媳妇。”张丽莉的爱人李梓烨腼腆地说。他与张丽莉相濡以沫的爱情经受住了考验。

丽莉也曾在得知双腿高位截肢后,哭着对李梓烨说:“大威,我们分开吧,我不想拖累你,你再找一个更好的吧。”

“她说这话时,我心里可难受了,眼泪在眼圈打转,我使劲不让它掉下来。我握着她的手说:媳妇,今天要是我躺在这里,你会选择离开吗?她流着眼泪摇了摇头。我说:我也不会!”李梓烨爱的誓言很简单,却很铿锵。

为了让丽莉放松心情,促进伤口更好恢复,专家组决定让丽莉坐着轮椅到户外活动。7月2日,丽莉第一次出门,感受久违的空气、阳光。

为了不让人认出她,大家给她戴上了帽子、眼镜和口罩,护士们也换上了便装,推着轮椅,兴奋的丽莉像只小鸟一样雀跃着飞了出去,可是半个多小时后回来时,她却满脸的哀伤,护士们问她怎么了?“我看到满眼睛都是腿!”重又躺在床上,她抑制不住泪水,伤心地哭了。

赵鸣雁说:“整整一个下午,丽莉不知悄悄流了多少眼泪,我们都暗暗为她担心,因为这个过程谁也帮不了她,只能靠她自己。”

“丽莉终究是坚强的,第二天,当我们问她还要不要出去时,她倔强地回答‘要出去!’丽莉的适应能力是惊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心情很快好转,双上肢的力量不断加强,竟然可以自己转着轮椅出去了。每次出门前,她都笑眯眯地朝我们摆摆手说‘我去旅游了,等着我回来给你们带礼物!’”

对话:

学生永远是张丽莉心底最重的牵挂

8月14日,初秋美丽的黄昏,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几经辗转,记者见到了张丽莉。

一段时期以来,思绪总是沉浸在张丽莉的英雄事迹中,盼着她醒过来,盼着她坐起来,盼着她站起来。这个美丽、坚强的女孩已然成了人们心底最重的牵挂,不管是相识的,还是陌生的。

坐在病床上,张丽莉的精气神很足,姣好的容颜透着青春的力量。

接过记者带来的刊登着张丽莉英雄事迹的报纸,丽莉露出甜美的笑容,一如在电视画面里出现的那样灿烂。

“谢谢哦,谢谢,我以前上班的时候也很喜欢看《中国教育报》,这可是我的良师益友呢。”清脆的笑声、坦诚的话语,让每一个面对她的人都觉得熟悉、亲近,哪怕是第一次谋面。

张丽莉是一抹阳光,大爱大美,温暖了人们。

张丽莉是一股力量,大义大勇,支撑着世界。

言由心生。“谢谢”是张丽莉伤后苏醒时说的第一句话,“谢谢”也是张丽莉平日里说得最多的字眼。

面对面,走进张丽莉的内心,这个世界更要说一声:“张丽莉,谢谢你!”

“我心里想象过这样的结果,但是我不后悔,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然会救孩子。”

?????????????????????????????????????????????????????????????——张丽莉

“事情过去这么长时间了,很多细节也不想再去回忆了。客车从我身上碾轧多次,那时我是清醒的,对于自己的腿伤也是有预测的,只不过不知道严重到这个程度。”张丽莉努力调整着自己的表情,语气并不那么沉重。

“苏醒后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怕天黑,躺在病床上也不敢想行驶着的车辆。”张丽莉美丽的大眼睛里掠过一丝恐惧,隐隐地,倏然而过。

其实,在很多人的心里,张丽莉毕竟还是个孩子,知道害怕,可以哭泣。

“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张丽莉不仅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老泪纵横的父亲。

“后悔过吗?”记者的心还是不经意地抽搐了一下。

“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为了救孩子即便当时我没有了也不后悔,因为我和父母在一起度过了快30年的美好时光,而这些孩子还那么小,他们的美好时光才开始。我心里想象过这样的结果,但是我不后悔,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然会救孩子。”张丽莉果敢地说,语气坚定而铿锵。

“我救人也不想让别人感激,不想要名誉,不想要光环,不想用自己健康的双腿换取什么。”

???????????????????????????????????????????????????——张丽莉

佳木斯市第19中学副校长李江波来哈尔滨已经十几天了,一直住在宾馆里照顾着丽莉的家人。

“跑跑腿,送送饭,平时进不来,只能在病房外面张望,进入第一道门就已经感觉距离丽莉很近了。”一直在重症监护室的走廊上站了两个多小时,李江波还是坚持陪同记者一起去看望张丽莉。

“今天第一次进入病房,看到你明显比前些天在电视里的样子胖了些,心里很宽慰,真是高兴极了。”李江波疼爱地抚摸着丽莉的手,像个姐姐。

“家里人换着样地做菜,护士们也让我多吃,到时间吃这个,吃那个的。我都胖出双下巴了。”丽莉孩子气地摸着自己的下巴,乐呵呵地说。

张丽莉勇救学生受伤以后,有很多人都觉得被救的孩子和家长应该站出来,至少应该出面去看望张丽莉,为他们的缄默而愤愤不平。张丽莉也听到了很多不同的说法,但她对此很是淡然。

“那时候正是中考前,家里人也在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表明态度不要去找寻被救的孩子。”张丽莉忽闪着美丽的大眼睛,清澈、纯净。

“丽莉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惦记着她的学生。昏迷后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那几个孩子怎么样了?”时过境迁,说起这些赵鸣雁依然有些哽咽。

“你救的孩子是你们班级的吗?知道是哪些孩子吗?”记者说出了很多人心底的疑惑。

“救人就是几秒钟的事情,没想过是谁家的孩子,是否是自己班级的孩子,都是我们学校的,即使不认识,也要出手去救。”在张丽莉的眼里,所有的孩子都一样。

“我一直不希望学校和社会知道我救的是哪个班级的孩子,更不想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被我救下来的,毕竟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不想让孩子一辈子为我的伤势内疚,生活在阴影里。我救人也不想让别人感激,不想要名誉,要光环,不想用自己健康的双腿换取什么。”张丽莉喃喃地说着心里话,更像个唠家常的邻家小妹,纯真、质朴,招人爱怜。

学生永远是张丽莉心底最重的惦念与牵挂。“你班上的孩子们中考结果怎么样?”记者问到学生,幸福与快意跃然呈现在她的脸上。

“孩子们中考成绩很好,班上80%的学生都取得了好成绩,考上了当地重点高中。”一说起自己的学生,丽莉老师就格外高兴,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学生是她的心血,是她的骄傲,是她的希望。

“这是全家福,不能缺了丽莉这位好家长。”在照毕业照的时候,孩子们为了不让他们的丽莉姐缺席,特意为她留了最重要的位置,通过电脑处理,把丽莉老师的一张工作照合成在毕业照上面,完成了他们的心愿。

这是最珍贵的记忆。丽莉灿烂的笑容永远定格在这张毕业照片上,融在孩子们的心里。

“我只是中国普通教师的一个缩影,谁碰到了都会这么做的。正是我们每个人默默地坚守,挺起了中国的脊梁。”

???????????????????????????????????????????????????? ——张丽莉

丽莉的事迹感动了世人,张丽莉的精神震撼了世界。一时间,她无言的英雄壮举有力地回击了当前社会中道德滑坡、私欲膨胀的言论,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道德底线、社会核心价值的思考。

最美女教师、师德楷模、时代英雄,张丽莉面对突然而至的荣誉会不会有压力呢?

“本身称呼我为英雄就是一种压力,因为我一直都是以一种向周围人学习的态度去为人处世的,当别人把英雄的称号加在我头上,用一种更高的标准看待我的时候,我反而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所以会有一些压力。”面对媒体记者的提问,张丽莉很坦诚。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7月1日上午,在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房会议室,张丽莉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是张丽莉的人生愿望。2000年,16岁的张丽莉还是一名师范学校学生,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能在党的生日这一天完成心愿,真的非常高兴!”张丽莉说。

“此刻,我的心情就像一个孩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一样。”张丽莉说得十分动情,“在我受重伤后,是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温暖而有力的大手,在我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党组织又敞开温暖的怀抱。今后,我一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成为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原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今后做起来可能都会力不从心,你有心理准备吗?”记者和很多人一样,都在为张丽莉的未来生活担忧。

“现在还体会得不是那么深,翻身、上厕所啊,这些平日里的事情都有护士帮忙,她们像家人一样照顾得很周到、体贴,我还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丽莉调皮地歪了歪脑袋。

“实际上,平时无论对孩子还是家人,我都是一个被需要的人,生命在于贡献是我的价值所在,现在我不得不经常说,帮我把这个拿来,帮我把那个拿来,刚开始心理落差很大,也很难受,现在我的心理也在转变,慢慢适应了,调整得很好,面对未来的生活也很有信心。”张丽莉伸出手指做了个胜利的姿势。

看书、换药、康复训练……张丽莉的日程排得很满。

康复训练和安装假肢听起来是个好消息,可是这个过程却是痛苦的,是对心理和身体更大的创伤与磨炼。

赵鸣雁说,那时更多的要靠自己的坚强和坚持。为避免她的心理有落差,赵鸣雁经常找机会给她打预防针。“姐姐你别担心,只要能重新站起来,无论吃多少苦,我都不怕,我都能承受!”丽莉斩钉截铁地回答。

“会不会很累?”记者还是有些心疼地问。

“康复训练在肉体上是会有一些痛苦,但这是一个实现愿望的过程,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丽莉说得轻松而坚定,大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眼前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身体。”张丽莉说,“希望自己能尽快地适应康复训练,身体恢复了,我才能实现愿望,重返讲台。”

“教师节快到了,最想收到什么样的礼物呀?”

“就是孩子们能够快速适应高中生活的好消息呀。”张丽莉笑得很美、很甜。

“我只是中国普通教师的一个缩影,谁碰到了都会这么做。实际上,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英雄,只不过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彰显出来。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忠职守,坚守自己的责任,默默地成为中国的脊梁。”张丽莉犹如一个爱笑的天使,用行动点亮了我们心中的道德之光。

“今后我将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与大家一道,为社会多作贡献,为大众服好务!如果我还能站到讲台上,还能贡献我的才智,我要将这些荣誉作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为教育事业继续发光发热!”这是张丽莉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声音。

仰望星空,张丽莉就是最美、最亮,指引人前行的那一颗。丽莉,我们敬仰你的灿烂!

《中国教育报》2012年9月4日第1,3版

?

文章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09/04/content_77468.htm(一版)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09/04/content_77473.htm(三版)



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曹曦 责任编辑:星火
编辑:星火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信息预告 更多
 
 
栏目新闻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   微信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 | 新闻流程
  版权所有:西安交大校园文化管理办公室 网站建设: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 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