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eR/i_top_xjtu.jpg
新闻网首页 交大首页
主页新闻 综合新闻
教育教学 科研动态
外事活动 招生就业
院部动态 多彩书院
校园生活 思源讲堂
人物风采 校友之声
医疗在线 社会服务
媒体交大 新闻纵横
新闻专题 图片新闻
视频交大 理论园地
信息预告 校园随笔
 
 

【给力三大奖】西安交大热质传递数值预测科技创新团队:

在国际前沿镌刻“中国身影”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8-01-09 08:53 点击:

 

从开辟国内传热数值预测研究先河,到发展成为国际计算传热及强化传热研究的一支引领团队,陶文铨院士带领西安交大热质传递的数值预测控制及其工程应用创新团队,坚持科技创新“三个面向”,创建全新算法、攻克国际难题,先后荣获8项国家三大奖,2017年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创新团队奖。成为国际传热学研究领域前沿的“中国身影”。

能源使用中,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的数值预测及控制技术,是实现能源高效转化和利用的核心,也是航空、航天、核能开发等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20世纪中叶,利用数值方法研究热值传递的数值传热学被提出。1986年,陶文铨在西安交大主办了我国第一个计算传热学讲习班,首次将传热强化与流动传热问题的数值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引入国内。1996年,陶文铨牵头组建了热质传递数值预测科技创新团队,随后创建热流中心,开展复杂热质传递问题数值预测基础研究及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研究。

20多年来,团队相继建成“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能源与非常规能源利用中的热流科学111创新引智基地”“热科学与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研究平台,成为国家热科学领域的一流研究基地。

团队近五年共发表SCI论文759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0篇、热点论文7篇,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80项,主持国家“973”“863”、国家重点基金等各类项目133项。2008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14年获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滚动支持,2016年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是团队始终保持旺盛创新力的重要原因。”陶文铨院士认为,团队成绩的取得有历史根源。1956年交大西迁时,能动学院的前身动力系全部迁到西安,给学科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严谨治学、认真从教的优良作风,以及迁校60余年发展中每个阶段形成的领军人物等,都对后辈治学科研产生深远影响。

陶文铨是我国数值传热学的先驱。他编著的《数值传热学》研究生教材与《传热学》(高教版)是目前我国热能动力类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中使用最广的两本教材,分别总被引8000余次与4000余次。现在国内高校数值传热学领域的教学骨干大多听过他的课,得到过他的指导。他在2007年发起召开的亚洲计算传学会议(ASCHT)已成为两年一次的国际会议。

从1966年毕业留校任教以来,陶文铨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他主讲的“传热学”与“数值传热学”课程,虽然已经讲了几十遍,但每一次上课他都要重新梳理教案,融入学科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他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并于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十年之后,他的弟子、团队唯一的女性何雅玲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势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团队另一带头人、“长江学者”王秋旺首创连续螺旋推流强化传热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陶文铨、何雅玲等身体力行倡导的勤奋进取、求实融洽的精神,在科研及工作中悉心教诲,甘为人梯提携后辈的作风,让团队年轻人受益终身。

“每天晚上12点回家,经常看到陶老师书房的灯还亮着,那是我们年轻人心中的灯塔。”每当科研中遇到困难或瓶颈,“青年千人”李印实就会想起这束穿透夜色的灯光,莫名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在我授课的第一学期,只要不出差,陶先生总会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听课,并不时做着记录。课后他会把我叫到办公室,特意闭上门,委婉地指出我讲课中的不足。”初登讲台时陶文铨院士的指点,至今让团队成员屈治国教授感觉温暖。

由于教学、科研任务重,加班加点是何雅玲的家常便饭。每次出差回来,她常常直奔教研室。学生经常会收到她在夜里两三点发出的电子邮件。时隔多年,陶于兵教授还清晰记得,自己毕业答辩前何雅玲老师修改标红的100多页论文,首次上讲台试讲前何老师连夜帮他修改讲义并亲自示范如何讲好课。

“重视创新思维培育,用人‘不拘一格’,育人‘因材施教’。”王秋旺教授道出团队人才培养秘诀,他们定期开展小组学术活动,积极与国内外前沿团队合作,坚持科教融合,常年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热工基础”等教育部资源共享精品课程。

20多年来,在陶文铨院士带领下,团队从成立之初仅有3人的科研团队,发展为汇聚了包括院士、杰青、长江、千人及四青在内的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40岁以下成员占比62%,形成了梯队和年龄结构合理、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

陶文铨、何雅玲等几代学科领军人物都曾担任党支部书记或教研室(系)主任,在教学、科研、党建等方面以上率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被西安交大珍视为宝贵精神财富的“西迁精神”在团队得到很好的传承。多年来,先后有很多人从团队走出,远赴国外顶尖高校及研究机构深造,最终又回到团队。“‘西迁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价值选择,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人生价值。”这种精神也激励着每一位团队成员奋力攻坚克难,再攀科研高峰,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团队目前在研各类项目133项,2017年作为牵头单位获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未来我们将基于热质传递数值预测及传递过程强化与控制两大研究方向、依托八大创新平台,建成特色鲜明的国际顶尖热质传递数值预测及强化控制创新研究中心。”陶文铨院士满怀信心地说,团队将在继续保持既有方向优势的同时,瞄准能源高效及绿色利用等国家科研投入重点,在能源利用理论基础、非常规能源等领域布局新的研究方向。

文字:石 桥
摄影:王毓安
编辑:力 行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信息预告 更多
 
 
栏目新闻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   微信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 | 新闻流程
  版权所有:西安交大校园文化管理办公室 网站建设: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 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