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eR/i_top_xjtu.jpg
新闻网首页 交大首页
主页新闻 综合新闻
教育教学 科研动态
外事活动 招生就业
院部动态 多彩书院
校园生活 思源讲堂
人物风采 校友之声
医疗在线 社会服务
媒体交大 新闻纵横
新闻专题 图片新闻
视频交大 理论园地
信息预告 校园随笔
 
 
【医学梦 恩师情】现代医学教育的践行者
——记一附院施秉银教授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7-09-09 22:06 点击:

施秉银,男,汉族,生于1959年5月,甘肃兰州人,中共党员,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是中央保健局专家组成员、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兼任中国老年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中华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暨甲状腺专业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陕西省内分泌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先后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交通大学重点培植项目、陕西省攻关项目等多项可研研究项目,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担任《Thyroid》、《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病机制及免疫预防、糖尿病的防治方面有深厚造诣,在国内首次成功制备Graves甲亢动物模型,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诱导了对甲亢的免疫耐受、首次成功制备恒河猴甲亢模型。

先后荣获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中国医师奖、全国医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西安交通大学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等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入选“陕西十年十大影响力人物”卫生人物榜,荣获 “三秦优秀院长”称号和2016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医师报“十大医学贡献专家”称号等。

施秉银教授,西安交大一附院的一名普通的医疗工作者,从医30年来,本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教学的深情,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燃烧着青春与热血,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的学科带头人,他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先后获得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中国医师奖、我国百名医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作为一名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他儒雅博学、诲人不倦,荣获2011年度西安交通大学伯乐奖;作为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教授,他妙手回春、救死扶伤,荣获2011-2012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作为团队的核心,他发挥专业优势、在新技术的研究上不遗余力,屡建硕果,荣获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那一份份薄薄的获奖证书,浓缩着他厚重的人生辉煌。

精湛医术、高尚医风的学科带头人

施秉银教授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于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原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古城西安工作,三十年来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党委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暨甲状腺专业学组副组长、陕西省内分泌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陕西省内分泌代谢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三五人才。他还担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及中华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人等兼职。他一干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如一日,他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坚持在临床、教学、科研一线工作。他虚心求教,钻研业务,开拓进取,从而成为了我国内分泌界尤其甲状腺领域的一名全国知名专家。

每一个接触过施秉银教授的人,无论是患者、患者家属,学生、还是同行医务人员,都为施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对从事内分泌事业坚实、纯净的追求所感染,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形成了良好的医德风范,学科建设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成为陕西省重点学科。

探寻施秉银教授的专业轨迹,你会发现,他特别善于吃苦,勇于奉献,要求自己在专业领域进行严格训练,在内分泌、糖尿病及风湿性疾病等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利用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潜心研究甲状腺疾病,尤其对甲状腺穿剌活检和甲状腺疾病的细胞病理学改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经过几十年不断地研究、学习和积累,他成为国内成功制备自身免疫性甲亢动物模型第一人,研究并发布了中国首个甲状腺激素抵抗家系,他带领的团队在甲状腺穿刺活检、细胞病理诊断及甲亢、甲状腺结节和肿瘤的综合防治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也因此声名鹊起。此外他率领的团队还在很多领域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长期的积累,造就了他成为我国内分泌领域的一位著名专家。

施秉银教授非常繁忙,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工作的三十多年里,他自己没有节假日,每次开会或外地出差回来,不顾旅途疲劳,立即到病房查看病人、了解病情。在医院,除了履行行政工作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外,查房、每周两次门诊、每周一次甲状腺穿刺工作不是万不得已,基本没有间断过。他所进行的细胞病理诊断几乎都是在晚上或业余休息时间进行的。他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8个小时之多,办公室的坐椅成了他唯一能够小息的地方,由于他休息时间少之甚少,他的双眼总是充血状态。但是无论眼睛怎样充血,他依然在每一个周一、二的晚上,来到显微镜前分析每一位甲状腺患者的病理切片,一坐就是5、6个小时,直到他双眼模糊,什么也看不清,才肯停下来。

他对病人一视同仁,对有困难和家庭条件较差的患者更是倍加关心,他深知这些患者的困难,总是千方百计为患者采用最好、最省钱的治疗方案。工作起来,加班加点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他自己再累,也要耐心细致的为每一位患者诊治,所以每次他上门诊总是提前1个小时坐诊,总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到晚上7点、8点最后离开门诊。一位病人在网上这样留言:“一上午要看近80个病人,真是难以想象。但是看着您对待每一位病人都是面带微笑、那么和气、耐心,真让我叹服。您还在下班后微博上给人解答疑问,为人治病,真的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语来夸赞您这一样一位好医生。我想您就是《心术》所描述的医生的最高境界吧,有精湛的医术,更有一颗高尚的仁心。施秉银教授以他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疗技术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和爱戴。他先后获得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中国医师奖、我国百名医德标兵、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名师荣誉称号,获得2011-2012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13年4月26日,施秉银教授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再次得到肯定,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接受了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证书。

杏林回暖、精医博爱的一代名医

从医30年,无论是面对声名赫赫的院士、领导,还是偏远山区目不识丁的农民,他始终带着温和的微笑,问诊、触诊、听诊一丝不苟。作为医院的院长,行政和科研事务繁多,可他从未放松临床工作。他亲手为近两万多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了穿刺活检,准确的判断使数以万计的良性疾病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也给大量疑难杂症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曙光。十年前,一位三十岁的青年妇女因为甲状腺肿大进行了手术,但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被诊断为“未分化甲状腺癌”——这是恶性度极高的肿瘤,生存期仅有3~6个月。绝望崩溃的她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交大一附院。施秉银教授凭着深厚的临床功底和对甲状腺病理的熟悉,为患者进行了细致认真的检查,否定了“甲状腺癌”的诊断,二次手术后证实了施教授的判断,患者康复后还生育了一个健康的宝宝。宝宝出生时,患者激动的发来信息:“施教授用他大医精诚的睿智,帮助她去处了病魔,用他妙手回春的精湛技艺给予她了第二次新的生命。施教授是他们全家的恩人,是她的再生父母。”

两年前一位来自延安洛川的农家妇女在母亲的陪同下踏进了施教授的诊室。母亲向施老师哭诉了女儿的遭遇:原来因为生产时大出血患上了以后可能无法生育的内分泌病,又遭遇了家庭变故的打击。祸不单行的女儿又莫名其妙的出现了大量腹水。在多家大医院检查无果,还因怀疑卵巢癌进行剖腹探查,还是没有找到原因。病人每况愈下,花光了十几万的积蓄。回到老家只等听天由命的母女俩又在村里人的介绍下来到了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内分泌科。奇迹再次降临在了这位绝望的农家女子身上,经过20多天的精心治疗,她的大量腹水神奇的消失了。至今施教授仍通过短信指导她的生活和内分泌病的治疗。就是这样抽丝剥茧的技术功底、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医德,使得很多患者在经过施教授的诊治,少走了不必要的弯路,重获新生。

披星戴月与微博和轮椅共舞的名医

20多年来,内分泌科门诊挂号的队伍在全院最长,预约平台放号经常遭“秒杀”,施秉银教授的专家号最难挂,有的病人专门坐飞机来看病,一个月也未必排得上队,抢得到号,网上预约挂号也往往几十秒之内就被抢完了。这也让他因为许多病人看不上病而焦虑。为了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他每天早晨7:00就到门诊坐诊,就为了能够给远道求医的患者看病,让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2006年,施秉银教授看到了社交网络的便捷与潜力,开始尝试利用网页、手机APP等平台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和诊断。十余年来,他渐渐成了每天早起刷微博、问诊留微信、睡前回评论的“手机控”。施秉银的微博上有20833位患者“粉丝”,微信上有近千名患者朋友,所以,不管是电梯里、楼道里,还是办公室、门诊大厅,他随时随处都在低头刷屏,与患者交流。有位患者家属在他的微博中写到,“他带着坐轮椅的父亲在电梯里碰到了施老师,老人反复呕吐,极度消瘦。施老师看见后详细询问病情,当病人到达14楼下电梯时,施老师问是哪张病床的,并说一会下来看望他,电梯门关闭时施老师说了句“放心”,这位患者家属的眼泪瞬间就掉了下来,他说:”今生让我少活十年,换您多活十年,那将会解除多少病人的痛苦!”

2016年春节前夕,施教授在接听一位求助患者电话时,由于急于奔赴患者病房,大步向前时,重重的从台阶上摔了下来。施教授强忍着疼痛,去看望患者。剧烈的下肢疼痛,依据他的临床经验,怀疑可能是骨折,但是他怀揣心系患者的大爱,拖着水肿的双腿,奔波在医院的各个角落,由于没有静卧的休息,导致股骨颈骨折加重,最后在主管医生的强烈要求下才躺在病床接受治疗。在病床上的3个多月,他一刻也没有闲下来,为博士、硕士生指导课题,答疑解惑。指导课题进度,在病床上为患者看病治病。回答每一个微博微信患者的问题,解除他们的病痛。当每一个微博或者微信患者得到施教授的诊治时,他们能否想到,施教授此时也强忍着病痛,却忘我的为他们治病。2017年6月的一天内分泌病房收治了一位20岁的甲亢患者,因为疾病的突然来袭,因为疾病的经久不愈,使小姑娘非常沮丧,终日以泪洗面。小患者无意间看到了施秉银教授的微博医生的报道,她便在微博上救助,施老师看到求助信息后,坐着轮椅,来到病房,为患者看病。看到他轮椅上的背影,我突然哽咽了,那种强大的、向上的、顽强的力量充斥了我的整个内心。他再次以轮椅上的白衣天使的形象,告诉我们医者仁心的内涵。作为学生的我们,那一刻,什么也说不出,心里只默默的告诉自己,要以导师为榜样,成为一位正真技术精湛,心怀大爱的医务工作者。

儒雅博学、师德高尚的教学名师

作为一名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施秉银教授堪称“桃李满天下”,培养了数十名优秀的硕士、博士。在学术上,他对自己严,对学生更是“苛刻”。对于学生的论文,他不管有多忙,都要认真审阅,对不太精确的提法和描述,坚决要求学生修正或删掉。有的毕业论文,施教授甚至修改了七次。在医德医风的培养方面,施教授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做一名严谨的医生,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决不利用工作谋取私利”,在他的教导下,学生们树立了行医的理想和追求,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很多毕业的研究生都已在各级医院挑起了大梁。

身为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施教授十分重视学科梯队建设,为年轻人尽快成才创造条件。在他的帮助下,有8人次出国学习,4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人成为全国青年委员,2个年轻人晋升为副教授,1人成为科室副主任。此外,他还积极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创造条件,使得李雪萍、伍丽萍、强薇、浮姣等四人在读研究生期间出国进行短期培养或联合培养。其中,李雪萍博士研究生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联合培养,之后又赴美国NIH从事博士后研究,学成回国;伍丽萍研究生在硕士期间在国内首次成功制备了Graves病动物模型,在读博士期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诱导了对Graves病的免疫耐受,该结果在国际著名杂志《Endocrinology》发表,并分别在亚太国际甲状腺会议和华夏国际内分泌会议交流;另有两位七年制学生在读期间发表了SCI论文。除了在学业上的帮助之外,施老师也非常关心学生们的生活,由于实验进度的要求,经常做到深夜,施老师担心大家不能按时吃饭,经常为大家送饭。实验结束后,统一送大家回家。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道路上都充满了施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施老师率领的团队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方向进行了二十多年的系统观察和研究,并开展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病机制、TSH受体克隆及表达、甲状腺激素抵抗分子机制、甲状腺穿剌活检及细胞病理检查、甲亢及甲状腺结节和肿瘤的诊断治疗、免疫预防等方向有深入的探索研究。2011年3月,《健康报》头版报道了施老师的重要研究成果——Graves甲亢通过疫苗接种预防。他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诱导了对甲亢的免疫耐受,证明甲亢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于2006年在国内首次成功制备了甲亢的动物模型,于2010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诱导了对甲亢的免疫耐受,在他心中,甲亢能否通过免疫耐受进行预防是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因为诱导免疫耐受是从发病机制上真正的治愈和预防疾病。如果成功在人体上应用,那么占全世界人口10%的自身免疫性患者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完全治愈。近来又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了恒河猴甲亢模型。开展了甲状腺癌的分子基因诊断,利用甲状腺细针穿刺的少量细胞就可以准确诊断出甲状腺癌,从而使甲状腺癌的诊断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二十多年的系统研究,累计发表SCI论文近百篇,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十余项,造就了西安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这个响当当的“名牌”,也奠定了西北地区该领域的领头羊的地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位医学教师,施秉银教授深深意识到良好的医学教育将是合格医务工作者走向社会的起点,不仅仅是专业技术的娴熟度,医学人文和崇高的医德更是一个医生最终能在医学这个博大精深的事业中能走多远的决定性因素。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认识,他时刻强调医院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他不断地完善教学流程,加强教学管理,不断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严格执行医院各临床学科的带教工作,把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在同一重要位置。因此,他荣获2011年度西安交通大学伯乐奖。为了加强与兄弟医院的交流,在他的带领下,2012年西安交大一附院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七届西部高等医学教育研讨会,2013年4月成功组织了全国第四届大学生医学临床技能西北西南赛区的比赛。

心系基层、服务群众的好医生

在体会总结出甲状腺疾病前沿诊疗心得后,施老师更希望和众多内分泌领域医生一起交流进步。由他牵头的“甲状腺学习班”至今已举办10余场,400多名学员遍布全国各省市基层至三甲医院医师。施老师及其团队传道授业解惑,向全国输送了大量合格的甲状腺领域医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在该学习班学习了甲状腺穿刺技术并于近年在延安地区开展该项检查300余例,显著提升该地区甲状腺疾病诊断水平。由于地理、经济等各种因素,我们西部在科技发展的速度普遍慢于东部发达地区。他高瞻远瞩,再一次牵头举办“西部甲状腺论坛”,主要由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七省、自治区共同参与,旨在进一步加强国际甲状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国内尤其是西部地区内分泌甲状腺病学科的发展。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与会人员数千人,甲状腺论坛使西部内分泌工作者接触国内外前沿进展,同时对西北地区甲状腺规范化治疗和甲状腺疾病研究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糖尿病患者规范化治疗水平。施秉银教授牵头在西部地区建立四个二级培训中心(渭南,甘肃、铜川、长庆油田等地),5年来,举办培训班20余场,培养糖尿病专科医生3000余名,进行跨区域会诊300余次,协助区域内地市级医院建立标准化糖尿病诊疗中心,受益患者达到10万余人次。在他的努力下“”中国西部地区基层糖尿病教育拓展计划”项目获得了2017年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为了积极响应分级诊疗的政策号召,施教授率先下到对口电子城社区,为社区居民诊治,平日里难得一见得大专家,来到了家门口,成了社区里居民茶余饭后的暖心事儿。

我常想当施老师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时,他在人群中是那样的普通平凡。可是他的脑海中、他的胸怀里、他的行动上无时无刻都在践行着希望改善西部医疗水平的理想。对于现实而言,这需要怎样的勇气才能生出与其抗争的情怀;对人生而言,这需要怎样的毅力才能坚持不懈的完成自己的理想;对个人而言,这需要怎样的道德品质才能在纷繁复杂中保持初心。鲁迅曾经说,真的英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我看来,平凡的人在本职岗位上一直坚持平凡的工作,默默地为这个世界奉献他们微不足道却举足轻重的力量,那么他的奋斗,就是这世间最美的风景,他就是和平年代最美的医学战地英雄,当我们体会到这样的平凡的感动,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到幸运,能够成为施秉银教授的学生,能够在他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接受良好的现代医学教育的洗礼,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面对这样的榜样导师,我们没有更多的语言表达,只是默默的努力学习。

作者:一附院 李 蒙 王 悦 伍丽萍 张萌 胡诗倩
编辑:力 行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信息预告 更多
 
 
栏目新闻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   微信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 | 新闻流程
  版权所有:西安交大校园文化管理办公室 网站建设: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 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