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eR/i_top_xjtu.jpg
新闻网首页 交大首页
主页新闻 综合新闻
教育教学 科研动态
外事活动 招生就业
院部动态 多彩书院
校园生活 思源讲堂
人物风采 校友之声
医疗在线 社会服务
媒体交大 新闻纵横
新闻专题 图片新闻
视频交大 理论园地
信息预告 校园随笔
 
 

西安交大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表彰座谈会

发言摘登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8-01-13 21:01 点击:

1月12日上午,西安交大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表彰座谈会在科学馆207召开,7位获奖代表分享了荣誉背后的澎湃心声。

近年来,西安交大科研人员瞄准科技创新“三个面向”,以破难攻坚之势勇担国家发展重任,举拼搏赶超之力践行高校使命担当,以实干实绩书写交大人在新时代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的崭新答卷。

潮平岸阔更乘东风,风正帆悬再踏征程。交大人以西迁精神为指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注入不竭动力。现将会议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

陶文铨

作为耄耋老人,今天站在这里代表获奖者发言,我百感交集。

我是交通大学西迁后入学的第一届新生,在开学第一堂课上,杨世铭先生在讲导热计算时,增加了数字计算的内容,介绍了用热平衡法来建立温度离散的方程,正是他的高瞻远瞩,在一个20岁的青年学子心中种下了选择这个研究方向的种子。

1962年,国家开始招收研究生,由于家境困难,我准备放弃读研的机会,仅给我上过几次课的郭老师三次专程来找我,动员我报考研究生。如果没有他当时的鼓励和坚持,我的人生将是另一种样子。在西迁老教授陈大夑、杨世铭、江宏俊等先生的指引下,我真正走上了科研之路。

1979年,我有幸争取到赴明尼苏达大学学习的机会,师从国际数值传热大师,学习了强化传热和数字计算方法,回国以来,我在国内首次开设数值传热学课程,此后每年有350至400个研究生从中受益。与此同时我的团队也很快组建发展起来,坚持科教并重,在育人和科研方面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

8号上午在总书记在与我校获奖代表握手时再次表扬了西迁精神,这是总书记对西安交大的关爱,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虽然年近耄耋,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和团队中青年教师一起为创建双一流学校和学科为发展西部努力奋斗!

 

“西迁老教授带我步入科学殿堂!”

郭烈锦

刚才陶文铨先生讲到他1983年回国以后,开了全国第一个数字传热的课,我就是他第一次开课的学生,所以印象非常深刻。当时的课听起来激动人心,内容丰富,节奏快,陶先生的课得学两遍以上,第二遍再去学才能悟出里面的道理,再学以致用,才能融汇贯通,才能够创造知识。

感谢陶文铨先生和陈学俊先生等西迁老教授,带我步入科学殿堂。

此次我们团队获奖的项目是太阳能光催化制氢的多相流能质传输集储与转化理论及方法。从1997年我们课题组开展探索这个课题方面相关的工作,到现在二十年的攻关历程,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也收获感动和成长。

今天能拿到这个奖,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团队学术带头人,也要不断关心、支持年轻学者的事业发展,为他们搭建一个有利于成长的学术平台。

 

“助力百廿交大二次腾飞”

孙  军

在今年“三大奖”获奖总数有所压缩的前提下,区位条件和经费支持不占优势的西安交大,仍以破竹之势拿下了七个奖,位列全国第二,作为交大人,深深感到自豪和鼓舞!

1983年我来到交大上攻读硕士生学位,在交大“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校风熏陶之下,在师生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做出了一些小小成就。

金属材料强韧化的内在与外在微纳尺寸效应这个项目历经十几年坎坷攻关,时常在四处碰壁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凭着韧劲和坚持,仍然坚守着寻找柳暗花明的微渺可能。后来各项条件慢慢改善,团队建设不断完善,新鲜血液和力量的加入,给团队带来了新的活力迸发点。

在今天西安交大攻坚发展的特殊期,交大人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紧密团结在一起,助力百廿交大二次腾飞!

 

“让‘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成为交大特色”

赵玉龙

我有几点做科研的体会与各位分享。

第一,做科研要甘坐冷板凳。99年我刚来交大,当时研究压力传感器测量领域水下的指标及应用工作还是小众研究方向,西安交大开展第一批微纳高温传感器,坚持到现在,成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尖端前沿技术,更是印证了做科研要找准方向,勇于坚守。

第二,做科研要紧密围绕产学研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大会上提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做科研要紧密围绕如何把基础研究应用于重要领域这一问题,让科研成果这正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

第三,做科研要搭建好平台。未来我们要结合创新港的建设,真正让“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成为交大的科研特色,以国际领先的平台促进科研工作,为学校和国家做出自己的成绩和贡献。

 

“把核能学科打造成西安交大的名片”

苏光辉

最近10年来,核能学科得到长足发展,包括核材料、核物理、力学、机械、电气和能动等领域研究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西安交大也进入了破浪前行的机遇期,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我也要向陶老师表达我的谢意,先进核动力系统多因素跨维度强耦合动态分析技术及应用这个项目,需要试验装置来验证理论计算,陶老师的开设的数值传热学课程给团队研究生教授了科学的计算方法,复杂系统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来做,得到了精准数值,陶老师本人也时常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给了我们很大帮助。

在交大工作学习这么多年来,感触最深的是交大人这三个字赋予我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每每代表学校外出参加科研活动或者学术会议,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好的平台,好的资源,好的环境,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核能学科打造成西安交大的名片,为学校再添一抹亮色!

 

“科研成果都是奋斗出来的!”

郑庆华

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科研成果其实也是奋斗出来的,从一个灵光一现的想法,做成服务国家社会发展的科研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执着和坚守。

税务大数据计算与服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和奋斗,我有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第一,要把握实际需求;第二,要厘清实际问题;第三,要探寻创新方法;第四,要输出实用成果;第五,要创新体制机制。

正如前面几位教授所讲,西安交大面向国家需求进行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发展,这是西迁精神真实的感召和落地,西迁精神对我们每一个交大人来说,是一笔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我们完全有信心在今后的发展当中,为国家,为民族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好西迁精神新传人”

赵钦新

我作为一个非常普通的教授,这次能够获奖,受到国家主席和总理的亲切接见,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科技人员的关怀和鼓励。

作为一个相对体量较小的团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帮助和努力得来的。多少个日夜,学院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我们一同坚守在科研一线,源源不断给予我们支持,陶文铨院士和何雅玲院士为我们提供基地和平台支持,更是以身作则给予了我们榜样力量。

在这个年轻人占50%以上的课题组里,我看到了在解决国家重大难题的时候,年轻一代迸发的巨大力量和使命担当。

荣誉只是代表过去,成功要看未来,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的精神和西迁精神为指引,以实际行动和不懈努力,当好西迁精神新传人!

文字:石桥
摄影:郭小龙
编辑:程洪莉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信息预告 更多
 
 
栏目新闻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   微信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 | 新闻流程
  版权所有:西安交大校园文化管理办公室 网站建设: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 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网络带宽